近日,公司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刘海基于GLASS数据产品、ERA5-LanD数据,采用游程理论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了1982-2018年间多尺度干旱事件基本特征(干旱持续时间、干旱严重度、干旱强度等),并分析植被生产力变化趋势,以揭示干旱对植被变化的累积影响。研究成果以“近40年中国干旱特征及其队植被变化的影响”为题发表在《生态学报》上。研究生刘海为第一作者,姜亮亮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过去半个世纪,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总体南移,干旱面积呈增加趋势。论文基于长时间序列气候数据建立中国多尺度SPEI指数数据集,结合游程理论方法开展大区域多尺度中国干旱事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青藏高原以及东南地区干旱较为严峻,而华中、华东大部分区域处于轻旱或无旱状态;中国植被生产力整体呈改善态势,显著改善区集中在中国中部,而退化区集中在东南部、内蒙古和西藏南部;我国大部分区域干旱与植被呈正相关,且干旱对植被多为累积影响,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尤为明显;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植被与近短期尺度干旱的相关性也逐渐增加,由干旱区到湿润区,近短尺度干旱对植被变化的影响逐步增大。其中,SPEI-6(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中期尺度)对植被轻微变化累积影响最显著,而SPEI-12(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长期尺度)对植被显著变化累积影响更明显。
图1 论文首页
图2 干旱对植被累积最大影响的时间尺度
图3 累计影响植被最大的SPEI时间尺度在不同区域的占比
论文链接:DOI: 10.20103/j.stxb.202206061601
(撰稿:太阳成集团tyc122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