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重要的并不在于活得多么好,成为多么优秀的人,而是尽可能去经历、去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独特的过去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王晓锋
王晓锋,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tyc122cc教授,硕士生导师,太阳成集团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碳动态调控及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演变研究,服务于湿地生态系统碳排放监测及适应性管理与调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王晓锋老师多次被选为太阳成集团优秀教师、优秀本科生导师、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等;指导的多位硕士研究生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从他身上,我们总能看见重新出发、迎难而上的勇气。
踏遍山河,落“地”成“理”
因研究需要,王晓锋老师总在野外考察探访,经常匍匐地上测绘数据。每当有人调侃他的风尘仆仆时,王晓锋老师总会笑着说:“地理地理,不真正落到‘地’上怎么成‘理’呢?”地理科学的研究是艰辛的,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而且需要进行深入的试验、分析、模拟等。他每年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野外调查,他始终坚信,“野外调查和野外课堂是地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一步一步丈量了地理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地理”。每次提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他轻描淡写地说:“带着问题和思考,去翻翻山、走走谷、趟趟河,大部分的地理学瓶颈问题都会变成广口瓶,这是很美好的事情”。“踏遍山河,落‘地’成‘理’”,把课堂和科研搬到野外,已经成为他惟实励新、躬耕教坛的重要守则。从2017年入职公司以来,他作为核心成员建立了“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站”,并积极推进该站成为重庆市首批市级观测站,并以此为基础,在学校获批的“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晓锋老师乐于在科研上当移山的“愚公”,为了让研究变得可能,反复尝试着不可能的事情,他坚信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需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不断尝试,总会有所收获。
王晓锋老师带队到缙云山开展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王晓锋老师进行湖库生态环境调查
王晓锋老师为员工现场讲解开州汉丰湖双重水位调度及生态功能
王晓锋老师参加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讲授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形成、演变及治理案例
启智润心,师友同行
王晓锋老师非师范出身,到太阳成集团执教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师生关系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段难忘的师生合作给了他师生相处之道的启发。他面带追忆的神色说到:“那时我正在川西带本科生实习,接到了一个‘陌生’女同学的电话,她想让我指导她的项目”,简单的交流之后开启了他与几位本科生长达三年的科研合作之路。在第五届中国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全国赛中,他们的项目《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荣获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摸索出最佳的师生相处之道-“师友同行,启智润心”。在此之后,他指导员工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有多个国家级项目立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问题都乐于与他倾诉、交流。他对待员工细心耐心,无论是学习的疑惑,还是生活的困扰,都能够一一解答。日积月累,王晓锋老师以勤恳敬业、为员工着想的名头在员工群体里广为人知。
王晓锋老师也开始把“师友同行,启智润心”的理念用在自己的课堂中。他先后承担了4门本科生课程。他的课堂,注重师生交流,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启发员工的创新思维。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王家欣同学说:“王晓锋老师上课风格很幽默,课堂氛围也十分轻松。讲课中经常能够启发同学们创新性的思考”。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刘永杰同学说:“跟王老师相处非常轻松,找王老师帮忙,我们从来没有跑空的时候,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去骚扰他”。但王晓锋老师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时代在进步,员工的思想在变化,当老师的我也要和他们一起与时俱进”。
王晓锋老师说:“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能把握的就是在当下竭尽全力、攻克难关。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夙兴夜寐,山亦平移。”
王晓锋老师常常与员工进行交流
王晓锋老师与员工交流时亦师亦友
(撰稿: 欧阳梦然)